谷雨丨马航失踪者豪车停机场6年停车费9万?独家辟谣:假的!

2020-05-26 10:42   来源: 互联网

  

两辆豪车停首都机场六年落满灰尘,车主是马航MH370遇难乘客。这个故事的主角:豪车、首都机场、马航370遇难乘客、落满长达6年的灰尘,就像一枚量身定制的催泪弹。我们决定把终结这条自媒体爆款谣言的过程作为一篇文章的重点展示出来,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关于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生活被假消息干扰,编造谣言、裁剪消息、贩卖悲情、获取利益,这是值得警惕的。信息茧房本身就很可怕,更可怕的是还在一个虚假的茧房。

图丨人民视觉

撰文丨柳宁馨

编辑丨金赫

出品丨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

1

自媒体号“叫我杨咩咩”5月19日发布了一篇10万+爆款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辆豪车停首都机场六年落满灰尘,一辆保时捷一辆雷克萨斯,车主是马航MH370遇难乘客。有没有停在首都机场6年的两辆豪车呢?这个故事的主角:豪车、首都机场、马航MH370遇难乘客、落满长达6年的灰尘,所有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就像一枚量身定制的催泪弹。一开始,它在局部地区引爆,感动了一些善良的人。很快,我们在网上看到了一轮由自媒体大号发起的流量狂欢,我们决定跟踪一下这条消息。

“叫我杨咩咩”及自媒体大号们发布相关文章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东北郊,面积共计141万平方米,共有3个航站楼。网上可以查询到每个航站楼停车场管理处的电话。拨通T3航站楼的电话后,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听过这个事情,待问到能不能联络停车场保安具体询问,得到的回复是:“这里没有保安,也不方便给停车场工作人员私人联络方式。”电话里,T1、T2停车场工作人员则明确说明,没有停留6年的马航MH370遇难乘客车辆。

唯一有可能的是T3航站楼。

时间要回到2014年3月8日零点42分,MH370航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起飞,计划6时30分在北京降落,延误6小时23分钟后,首都机场T3航站楼大屏幕上关于MH370次航班的信息消失。事关239条人命(227个乘客,12个机组人员),关于马航的谣言即使弥漫,人们也期望会有反转。

5月24日下午,我来到了T3航站楼。一层为商业区、派出所和办公室,二层设有机场快轨车站,直通航站楼出发层和到达层。T3航站楼附近是3号停车场,位于航站楼南侧,共有车位约4300个,包含小车位、中巴车位、无障碍车位,地面和水泥柱用大块颜色标识,区域明确。

3号停车楼开放地下一层A\B\C\D\E区及地下二层H区为旅客车辆停放区域,其中A\D\E\H区为长期停车区,长停区小型车收费为每天80元,如果马航MH370遇难乘客的车确实停在这里6年,费用将达17万,并不是网上传的9万。

一下地铁,走不到50米有自动扶梯直达地下停车场。停车场有两层,其中长停车H区位于地下二层,因为疫情管控已经关闭。这里有几辆车,走近查看,品牌型号和视频中的车完全不一样。

首都机场3号停车场

H区对面是出租车等候区,和几个司机师傅聊起来,他们都看到了马航遇难乘客在机场停了6年豪车的事情,都被这条消息吸引了,并深信不疑。一问从哪儿听说的,在网上。

一位师傅说:“可能被停车场拉车库里去了。”

另一个师傅凑过来说他见过,在楼上停车区,地下一层C/D/E区,“之前(疫情期间)从那儿绕,总能看见,孤零零的就那么几辆。”

“是不是保时捷和雷克萨斯?”

“那不知道。”

“您是从哪儿看到的?”

“就开车远远地绕过去,能看到。”

“也没近看?”

“我给你指过去,你们不会瞎写吧?”

顺着师傅指的方向,走近能够发现这片区域的颜色和视频中相似,天蓝色,但是和视频中的地面、横梁完全不一样,这里是四周通达的,连着外面的路——方便车辆进出接人,而视频中昏暗的环境、车后显示的大门墙壁,更像是封闭紧凑的地下车库——不像机场。

到达师傅指示的东南方向,是褐色标识的区域,靠近拐角处的确停了两三辆灰尘覆盖的车,不是豪车,是很老旧的大众车,还有一辆没有牌照的桑塔纳——在2018年的网传僵尸车文章中出现过,2011年它就在这里。这里的情况与视频中图片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停在首都机场停车场的大众车

有没有可能被拉到了车库里?

在地下二层的最边缘,确实存在一些大门紧闭的地方,看起来像是隐藏车库,但是这里的大门被漆成铁锈红,和视频中的灰色铁门不一样。

我们找到T3停车处的工作人员,他所在的办公室也是监控室,电脑屏幕实时显示停车场每个地方车辆的进进出出。

“我们从网上也看到这个消息,昨天(5月23日)又排查了一遍,只有一辆2014年的车,不是马航MH370遇难乘客的。”

“有没有拉到小车库这种的?”

“怎么可能?所有停在这里的车我们都不会动的。”

“那T1、T2那边?”

“那边是大露天,你看我们这停车场环境和视频中像吗?”

2

事实是,首都机场停车场并没有发现这两辆豪车。马航MH370遇难乘客遗留“僵尸车”的消息2018年就爆出过,是同样的一张雷克萨斯LS照片。早在2016年,一则郑州百万豪车被弃停车场的消息被网友笃信“车主坐上了MH370”。和马航MH370遇难者“僵尸车”相关的消息一出现,社交媒体上炸开一轮又一轮的讨论,但在抒发情感之前,首先要问一个问题:这是真的吗?

《2017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显示,“马航MH370调查”位于社会类谣言榜第二位,往往以社会事件“真相”的“揭示”面目出现,在短时间内引发大量关注,三天时间阅读量破千万,相关谣言受众的主要年龄段在20-49岁,男性居多。

在网上,有人把制造耸人听闻的假消息的行为,称为“自媒体邪教”。自媒体号“至道学宫”提供了很多惊人的谣言。但有另一种虚假的消息,它比那些耸人听闻的假消息更加可恶,它利用的是普通人的良心。

对每一个浏览新闻的人来说,手指点开的公众号,滑动的短视频都在提醒着——谨慎谣言。但事实是,人们很容易被一则催泪的视频打动,“看到那辆满是尘土的车,车主是马航MH370航班上的,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在读者的意识中,这辆尘封的车直接联系到6年前那场空难,连接到239个家庭背后的生离死别。很少有人反思过,它所依赖的那些事实是假的,这些情感投射也就不复存在。

网传布满灰尘的豪车

这类谣言更难被识别,因为它掺杂着真实的元素和真实的情感,“有图为证”。它精心设计剧情,搭配元素,直击靶心。制造这样的假消息,可能需要一次脑暴会,而识别这样的假消息,则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

为了识别这个谣言,我们必须亲自跑一趟北京首都机场的T3航站楼。

3

如何尽可能避免被假消息带跑?1953年, 传播学者克罗斯修正谣言的产生模式:谣言= (事件的) 重要性× (事件的) 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受众的批判能力越强, 谣言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反之则越大。

腾讯微信平台2018年全年共拦截谣言8.4万多条,辟谣文章阅读量近11亿次。随着信息消费碎片化和感性化时代的来临, 标题超过正文成为信息消费的“抓手”。

引人关注、夺人眼球的谣言标题成为被广泛传播的第一要义,新闻传播学者李彪、喻国明分析了4160条谣言,谣言的标题有以下特点:

1.标题均长23.8个字

2.大量使用第一、二人称代词, 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3.权威加持与恐惧诉求是最常用话语修辞

4.大量使用感叹号和问号进行情绪唤起

5.使用新闻式和数字式标题增强信度

我们还发现了这样一个特点,随着新的技术形态的发展,一则假消息也会跟着技术形态的变化而迭代,与时俱进。最新的网络谣言治理报告证明了这个观点:2019年舆论高关注度的谣言呈现传播视觉化、旧谣新传化等特征。

在2020年的这波豪车谣言的传播中,最初的消息来自哪里?在“叫我杨咩咩”的文章中,来源是一条抖音。5月18日“华夏文明导报”发布了短视频,标题为“首都机场两辆豪车停了六年,高达9万停车费!保安说:人回来开走不收钱!真相令人泪目。”

“华夏文明导报”发布的视频及网友评论

视频内容是两辆豪车布满灰尘的照片,车牌号被模糊处理,配上音乐和文字说明,“两名车主为马航370乘客”。视频发出后,获得93.3万的点赞量。

“华夏文明导报”官方抖音号有6.5万粉丝,平均一天发布10条左右短视频,热点片段嵌套进模板,配上橙色实心大字和音乐。短视频清晰度不高,内容五花八门,有宠物、社会新闻、名人演讲等,多数点赞数不超过100。“首都机场两辆豪车停了六年”视频成为爆款后被放在首页置顶。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社交媒体,原视频被加上不同的音乐、解说,引发了各种解读文章。这种包装的文章视频具有迷惑性,需要对每个信息点进行核实。

联系到最初发布爆款文章的“叫我杨咩咩”,她一直没有回复信息的来源问题。我们查询发现,这个账号归属长沙桌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经营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广告设计等15项业务。作者介绍自己是前教育培训届名师,除了她之外,还有几名助理负责排版和编辑。

该公号试图传递出一种价值观,“我输入在文字里的情感体系,会有人懂得,也会有人从中受到鼓舞”。和大多数情感类自媒体一样,她靠广告赚钱。在一篇文章中说,“我所接的广告,都是有保证的。”她对她的读者说,“你们不是流量,不是好看的数据,不是变现的本钱。”我们翻了她一个月的文章记录,“保时捷停首都机场6年”是唯一的一篇爆款文章。

在她的文章里,车主的亲人不愿意把车挪走,“他们相信,在某一个清晨,那个已经消失的亲人,依旧会出现。”这句话在评论区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共鸣,但这是个新增添的细节,我们无法知道,两辆不存在的豪车的亲人在哪里?

从首都机场的地下停车场出来,我带着一种笃定的信念离开。回到现实世界,一对父母带着孩子从对面扶梯下来,提着行李箱,还有抱着单反、捧着花束的年轻人,他们下了飞机抵达停车场。地铁机场线,买票时乘务员问我,“去哪儿?”“市区。”车子开动,机场停车楼缓缓地离开视线,它不知道网上汹涌的情绪指向这里。

图丨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七七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技互联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合作伙伴
PAT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