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家庭维修赴港上市,破解痛点助推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05 18:06   来源: 中国科技互联网

      在自然界,啄木鸟主要吃隐藏在树干内部蛀食的天牛等害虫,因此也被称为“森林医生”,是人们心中捉虫救木的益鸟。

      而近日,港股市场也即将迎来一只帮助家庭生活维修的“家庭医生”。1月29日,啄木鸟家庭维修国际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资料显示,啄木鸟家庭维修是中国最大的家庭维修平台,公司为各种家庭维修需求提供便捷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上提供的服务覆盖逾300个主要家电和家居设施类别,包括家电维修、家电清洗、家电安装、水电维修、管道疏通、开锁换锁、防水补漏、墙面翻新等。

      众所周知,家庭维修服务一直以来常常被诟病缺乏标准、价格不透明、时效差、返修率高等,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那么,啄木鸟家庭维修是如何克服这些行业痛点,最终脱颖而出的呢?


      1·家庭维修行业:市场虽大,痛点难解

      毫无疑问,随着国内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家庭各类设施的老化问题正变得愈发突出,也带动家庭维修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这为家庭维修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2018年至2022年,中国家庭维修市场以7.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而在2022年,中国家庭维修市场按总交易额计算的规模达到了6695亿元人民币,预计2027年将达9849亿元,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0%。

(来源:招股书)

      与此同时,整个行业高度分散,且线上渗透率低也为行业带来了巨大整合和发展机遇。数据显示,国内家庭维修行业的线上渗透率预计将由2022年的12.0%增至2027年的25.6%。

      尽管家庭维修市场庞大,但行业存在的痛点仍然不容忽视。

      首先,服务标准化程度较低。

      由于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加之信息不对称,导致维修过程不透明,消费者很难了解维修的具体内容和进程。同时,服务价格也不明确,消费者在选择服务时很难判断价格的合理性。此外,由于服务不及时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服务纠纷的风险。

      其次,由于行业内存在大量非标准化服务,由此导致服务提供方与用户之间的共识变得极为困难,同时带来了在定价、服务标准、市场竞争、服务满意度等多个方面的挑战。这种情况不仅增加了用户和企业之间的不确定性,还在业务运作中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此外,整个家庭维修行业还存在着分散经营的问题。大量个体维修人员独立经营,缺乏统一的服务提供方。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目前活跃在该行业的法人实体超过10万家,长期从业的工程师超过240万人。这种分散经营的模式导致服务流程繁琐复杂,服务覆盖面有限,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缺乏有效的调度和资源配置机制,维修人员往往不能及时到达现场进行维修,延误了消费者的使用时间。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监管机制,一些维修人员亦存在偷工减料、虚报价格等问题,损害消费者利益。

      最后,消费者对家庭维修行业的信任度普遍较低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行业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和负面新闻,消费者往往对家庭维修行业的信任度不高。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和决策,也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2·啄木鸟家庭维修:打造独特商业模式,助推家庭维修服务标准化

      作为家庭维修行业的领军企业,啄木鸟家庭维修深知行业存在的痛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啄木鸟家庭维修不断创新和优化,打造出独特的商业模式,推动家庭维修服务的数字化和标准化。

      一方面,啄木鸟家庭维修自主研发了数字化系统——天工系统。该系统将整个服务流程中数百个服务类别的线上和线下操作进行整合,形成独有的SaaP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服务范围和服务价格的透明化,让消费者在选择服务时能够更加明确和放心。同时,天工系统还对服务交付进行了标准化,确保了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天工系统的应用,啄木鸟家庭维修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有效解决了消费者面临的缺乏及时服务、缺乏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质量不一致、定价不透明等长期存在的痛点问题。

      另一方面,与市面上普通维修人员技术能力、专业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相比,啄木鸟在家庭维修领域通过培养和建立了一支庞大而稳定的工程师队伍,不断为其提供专业赋能,在市场上树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实际上,“维修工程师”这一术语在行业内也并非普遍使用,啄木鸟家庭维修这一独特的表述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差异,更反映了啄木鸟在服务模式和工程师团队构建上的独特理念,突显了公司对于维修服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强调,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专业化服务。

      对于家庭维修行业而言,工程师是核心一环,但其往往面临收入不稳定、技能不足、操作障碍等挑战。为了提升工程师的技能水平,啄木鸟家庭维修积极打造和完善培训中心,为工程师提供定期的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超过400个工程师驿站,进行专业培训、技术和供应链支持。同时,啄木鸟家庭维修还利用数据和数字工具,帮助工程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整体效率。此外,通过改进派单算法、优化工程师技能评级系统及细化服务费结构等举措,啄木鸟家庭维修为工程师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的职业发展机会,吸引了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

      通过建立庞大的优质工程师网络,啄木鸟家庭维修实现了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和吸引新用户的目标。这种正向循环也使得平台能够持续获得大量订单,同时也激励工程师选择留在平台,以获得稳定的收入,实现了工程师、用户与平台的多赢。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面对家庭维修行业长期存在的信任问题,啄木鸟家庭维修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和产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以及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等方式,提升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基于此,公司也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荣获一众行业大奖。值得一提的是,根据CIC于2024年1月进行的消费者调查,啄木鸟家庭维修在中国家庭维修平台中更是享有最高的用户认可度和满意度。


      3·家庭维修第一股:看好龙头优势、抗周期属性及长期稳健增长潜能

      此次成功冲刺港股IPO后,啄木鸟家庭维修将会是家庭维修这个近万亿大市场里第一家真正意义的上市公司。

      换言之,公司将在资本市场具有显著的稀缺性和超高辨识度,更易获得市场资金的关注。与此同时,作为中国最大的家庭维修平台,公司在行业的龙头优势也将有助于获得估值溢价。

      公司深度掌控行业核心资源,平台用户与工程师资源形成正向循环助力平台持续扩大,不断巩固了啄木鸟家庭维修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从工程师活跃度来看,平台上平均月度活跃工程师已由2021年的7092人增加62.8%至2022年的1.15万人。2023年前9个月,月度活跃工程师达到1.84万人。

      从订单层面来看,平台订单量庞大且增长迅速,展现了公司的成长性优势与未来价值释放的潜能。公司服务订单数由2021年约430万单,增长至2022年约600万单。截至2023年9月30日,九个月平台订单数更是超过700百万单,合计总交易额约人民币18亿元,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57.8%及65.5%。此外,每单平均交易额也已由2021年的231.8元增至2022年的243.5元,2023年前9个月进一步增至254.4元。

      在笔者看来,家庭维修行业具有刚需属性,且需求稳定,同时服务范围广泛,这也使得家庭维修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时能够灵活调整服务结构,从而能够在不同经济周期中保持稳定的收入和利润。

      与此同时,行业注重技能与服务质量、关注服务商口碑。这也意味着具备专业技能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用户信任度和忠诚度,从而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种技能和服务质量的优势使得家庭维修企业在经济波动时具有较强的抗周期能力。

      此外对于头部企业而言,在规模优势下、互联网“虹吸”效用对用户、工程师等优质资源的吸纳将有助于平台规模的不断扩张,提升市占率。同时,借助数字化带来的效率提升,供应链赋能等,也将有助于形成更为稳定的增长模型,推动业务由低频向高频,低毛利向高毛利,进而提升整体的盈利能力。

      结合当前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升温的大背景来看,此时作为家庭行业维修龙头的啄木鸟家庭维修登陆资本市场,公司的抗周期属性、龙头优势都将令其具有较强的市场吸引力。


      4·结语

      总的来看,行业视角下,在数字化发展的浪潮中,家庭维修行业虽然已经逐渐形成了明朗和规范的标准,但仍缺乏全行业统一认可的规范。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的啄木鸟家庭维修,公司一直在积极推动家庭维修行业的标准化进程,以期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然而,要实现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换言之,对于家庭维修行业的参与者来说,市场仍然充满了实打实的机遇。但是,要抓住这一红利,仍然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和升级。只有通过推进行业规范化、标准化,才能够真正提升整个行业的成长空间,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而这也需要行业内的企业积极去探索适合行业发展的新模式和路径。

      对于头部企业啄木鸟家庭维修而言,面对行业存在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公司仍然大有可为。此次赴港上市,啄木鸟家庭维修借力资本有望步入新的成长加速期,同时也将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去探索和尝试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创新,从而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变革和突破,进而真正抓住行业发展的红利。


责任编辑:刘明德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技互联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合作伙伴
PAT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