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证实:步长稳心颗粒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室性早搏(PVCs),是由于自律性增加、触发活动或折返等机制,引起心室肌的早期去极化。PVCs发生率为1 ~ 4%,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12导联心电图(ECG)中PVCs检出率仅为1%,而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为40 ~ 75%[1]。PVCs不仅发生于健康人群,也发生于患有已患心脏病的人群,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从无症状到降低生活质量,进一步诱发心肌病、非持续性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力衰竭。研究显示,有症状的PVCs患者,尤其是运动诱发的PVCs,即使没有其他心脏疾病,总死亡风险也会增加。
步长稳心颗粒是经中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中国开发的抗心律失常药。由高润霖院士、华伟教授牵头完成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多中心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步长稳心颗粒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了室性早搏的发生,减轻室性早搏相关的症状,而且无严重副作用。
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多中心试验。共有1200个符合条件者入组进行试验,并以1: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到接受4周的步长稳心颗粒或是安慰剂治疗。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分别是,与基线相比,经过4周治疗后频发室性早搏的次数和相关症状的变化。此外,在安全分析评估中纳入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参数。
结果:与基线相比,经过4周的治疗后两组频发室性早搏的次数均减少:步长稳心颗粒组(5686 ± 5940 vs. 15 138 ± 7597 次/天,P < 0.001)和安慰剂组(10592 ± 8009 vs. 14529 ± 5929次/天,P < 0.001);而且,步长稳心颗粒组室性早搏次数的减少程度比安慰剂组更加显著(P < 0.001)。在整体分析中,步长稳心颗粒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总有效性比安慰剂组高(83.8% vs. 43.5%, P < 0.001)。单个试验分析获得了类似的结果(83.0% vs. 39.3%, P < 0.001)。与安慰剂相比,步长稳心颗粒在治疗室性早搏相关症状方面有更好的优势。未发现步长稳心颗粒有严重的副作用。
结论:在无结构性心脏病的病人中,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有效地减少了室性早搏的发生,减轻了室性早搏相关的症状,而且无严重副作用。
本研究是第一个关于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多中心试验。尽管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治疗PVC相关症状的一线药物,但由于其致心律失常效应和其他一些副作用,因而有必要寻找新型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PVCs。通过本研究发现,步长稳心颗粒能明显减少PVCs发生,改善PVCs相关症状。而且对于频发PVCs患者,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是能够耐受并且安全的。因而,步长稳心颗粒是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相对安全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Ng GA. Treating patients with ventricular ectopic beats. Heart 2006;92:1707-12.
[2] Heldon SH, Gard JJ, Asirvatham SJ.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and non-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ssociation with sudden cardiac death,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dian Pacing Electrophysiol J. 2010;10:35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