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茶,熹茗用人工智能打造行业标杆

2020-07-22 16:40   来源: 熹茗

中国茶叶产业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7月21日,熹茗茶业在品牌战略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重磅宣布,将投入巨资打造智能化AI茶工厂,并建设产、学、研、游为一体的综合基地,用科技创新带动茶叶产业不断向品牌化、标准化、科技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作为中国乌龙茶影响力品牌及行业先行者之一,熹茗茶业这一举动体现了茶行业的变化形势,更代表了新一代茶企的崛起,无疑受到业界的诸多关注。

图1.jpg 

图2.jpg 

图3.jpg 

茶叶产业亟需加快转型升级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叶生产大国。大唐时期,茶叶借由“丝绸之路”传播至世界各地。不过,在当今科技创新的大时代,我国茶叶产业却始终停留在以传统制作为主、半机械化为辅的初级工业化阶段。

如今,正在践行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建设中国茶业强国的新的历史机遇。为做强茶叶产业,2016年原农业部发布《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指出,实施创新驱动,提升茶业科技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茶叶质量效益。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将“茶”与“果”、“菜”并列,作为我国乡村特色产业之一。

在国家政策的拉动下,近年来中国茶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9年,联合国更是将每年5月21日定为“国际茶日”,以肯定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5月21日,首个“国际茶日”让中国茶叶产业站上历史新高度。然而,在茶叶的加工水平上,我国绝大部分茶企还以初加工厂为主。尽管部分茶企使用机械辅助设备,但工业化程度仍旧不高。

有业内人士认为,传统人工初加工的模式,不仅限制了茶叶的产能,也导致了茶叶缺乏清晰、直观、完善的标准,成为我国茶叶行业有品类而无品牌的制约因素之一。许多茶企受益于地域性,也受困于此。

茶叶作为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标志性产品,如何完善茶叶标准化生产,提升茶叶的产能,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

图4.jpg 

在熹茗茶业创始人朱陈松看来,中国经济正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当下中国茶叶产业需要一次产业化革命,以此带动茶叶产业不断向品牌化、标准化、科技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具有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一些新兴茶企加大了科研投入,在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也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整个茶行业产业化的进程仍需加快推进。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茶叶产业智能化迫在眉睫,与AI技术联合已成为未来茶叶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新兴茶企正向智能化迈进

目前,熹茗茶业等在品牌化、标准化建设方面基本完善的新兴茶企,正在以开拓者的姿态,不断地向智能化迈进。

7月21日,在2020熹茗茶业品牌战略暨秋季新品发布会上,熹茗茶业签订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把智能制造工业5.0引进到传统的茶叶加工工艺中,以科技推动茶行业的发展!

“我们已经做了全面的战略部署,未来要做科技创新与传统行业相融合的茶叶科技品牌。”熹茗茶业创始人朱陈松透露,智能化AI茶工厂首期投入将超过5000万人民币。该工厂将通过AI技术实现茶叶的标准化生产,推动科技在制茶行业的创新应用。

熹茗智能化AI茶工厂投产后,其智能化系统将可以有效去除茶业在采摘、摇青、焙制等粗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昆虫尸体、灰尘等等有害颗粒物;减少精制过程中大量人工参与所带来的对茶业叶脉的伤害;自动检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给广大茶友带来更加兼具安全、健康、滋味的高品质产品。

此外,熹茗智能化AI茶工厂不仅能实现从采摘到制作全过程高标准和高精确的生产。对于茶叶种植、采摘、加工这些难以量化、标准化的问题,熹茗智能化AI茶工厂将通过AI赋能,改变制茶过程对制茶师的高度依赖,整个茶行业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行业人士认为,熹茗智能化AI茶工厂不仅推动熹茗的茶叶生产全面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也为茶叶产业起到标杆示范作用,更有利于助力中国茶叶产业进入智能化时代。

发布会现场,除了签约熹茗智能化AI茶项目,熹茗茶业还与福建农林大学签订了白茶新工艺新技术联合研发项目;与松溪县人民政府签约了熹茗(松溪)产学研综合基地项目;并聘请福州茉莉花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成忠联合开发九窨、十窨工艺高端茉莉花茶。

图5.jpg 

图6.jpg 

图7.jpg 

熹茗茶业方面表示,接下来,熹茗茶业还将继续在研、以及文化融合等方面加大投入,从茶产业全盘着手,助力茶产业的品牌化、标准化、科技化和智能化发展,不断探索传统行业智能化发展。

从文化先行到科技先行,熹茗茶业始终以先行者的姿态走在行业前列,其每一次创举都引发业界的诸多关注可以预见,随着像熹茗茶业这样的新兴茶企越来越多地加大在科技、智能等方面的投入,中国茶叶产业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助推中国茶叶产业走向全面复兴。

图8.jpg

责任编辑:Cindy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技互联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合作伙伴
PAT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