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名党员,22名旗帜,60年来的"幸福"

2020-07-27 09:17   来源: 光明网

从1961年参加大坝建设的两名党员和70人"到2020年参加防疫防控工作的党员22人,参加防控工作的人员1300多人,"60年来党员人数和参与人数不断增加"。


22名党员,22名旗帜


6月18日,年都屯组织对入党誓言进行了重新审视。


在广西崇左市大兴县朔龙镇念端屯村历史博物馆里,有一张专门的"家园建设表",记录了与越南一座山相隔的嘉宾屯的变迁。全镇488名边疆居民中,有4.5%是党员,在广西是罕见的。


党员是一面旗帜,当我们进入嫩端屯时,随处可见党员可以带领群众走向小康社会。


与其把钱和东西捐给一个好的分支,不如给它钱和东西。


吟唱"壮语的意思是"水汇合的地方"。"这里高,中间低,形如水桶,旱季缺水,雨季淹水。


对于已经在地球上吃了几代人的人来说,贫穷就像一片阴影。然而,近几年来,年都屯不仅实现了脱贫,还盖了一栋新房子,每户人家都有一辆车,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并已成为著名的小康屯。


与其把钱和东西捐给一个好的支部,倒不如给一个好的支部。"边疆公民方建勤深深地感触到。"一个有威望和思想的党支部是一个村庄走向小康社会的强大支柱。


放弃‘六尺巷’,继续出名。"党人方上红主动放弃三块保留土地,兴建集体停车场和排水沟。从那时起,屯里就制定了"建房子前先离开路"的村规。每所房子都有意识地在门前留下足够的公共土地,屯里的道路变得宽敞整洁。


说千言万语,不如带头做。"倪端屯党支部书记方汉明说:"做群众工作,关键是党员干部带路。


2015年以来,宁端屯党支部利用边境人民每天可购买8000元免税货物的贸易政策,建立边境贸易合作社,组织边境人发展运输、装卸、来料加工等活动,与会者的平均日收入超过400元。


屯里因地制宜,陆续引进生态田螺、黑山羊、肉牛、青梅、优质水稻等养殖业,为广大群众不断增加收入注入活力。2018年底,所有贫困家庭都实现了脱贫。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发现困难党员"已成为边疆人民的共识和依附,"老少一代"的22名党员,都以身作则,在班关山推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47岁的孟新丰曾经是个贫穷的家庭,他的前世曾使他"悲惨"。三年前,我的儿子到国外留学,使这个靠耕作为生的农民很困难。他拼凑起来为孩子们准备学费,但他的父亲患了白内障,负担不起病。


就在孟新丰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党员孟志文伸出援手,帮助孟新丰送父亲去医院做手术。老人又一次看到了光明,激动得滔滔不绝地说:"屯里的党员和自己的家人一样亲近。


为了让孟新丰一家脱贫,孟志文建议转变思路,发展水产养殖业。党支部协调并申请5万元扶贫贷款和给孟新丰的利息贷款。他建了一座谷仓,走上养牛致富之路。2018年底,孟新丰一家成功脱贫,今年有望赚100000多元养牛,生活越来越火爆。



74岁的农秀月,两个儿子相继去世,无奈。党员黄其武经常去看她,帮她申请危房改造工程,允许她住新房,每月申请700多元的各种补助。老头子感激地说:"谢谢你送我一个党组织的好儿子。


党的组织领导大家治水、修路、建桥。


对老年人、教育、教育、工作收入、生活和生活都有一种安全感"--追求"幸福准则"以促进年都屯的发展,而"把傻瓜从山里移开"的故事是令人钦佩的。


现年六十四岁的赵德英,是宁都屯的第一名军人。作为一名参加过抗日援助朝鲜战争的士兵,赵德英1960年退伍后回到了年都屯,全身心地建设了自己的家乡。


当时,困扰学生的最大问题是农田灌溉问题。"赵德英说:"靠天吃饭的人既向往水,又怕水。雨季一到,下面的田地就被淹了,高处的田地没水了,粮食一年只够吃十个月。


如果你想吃饱,先治好水。赵德英是第一个站出来的,而另一个党员赵德良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化专长,承担了写报告的工作,向上级申请水泥和其他材料。


1961年以来,在两位党员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在拦河筑坝、挖沟泄洪、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终于在1963年建起了水坝和1975年修建了排水沟。几千年来困扰嫩杜屯的涝渍问题终于得到解决,200多亩旱地成为高产良田。


水的控制问题很容易解决,道路的建设立即被提上议事日程。


当时,自然形成的山洞是日常旅行的必由之路,有些地方又窄又弯,一次只能经过一个人,背对背很难通过,严重影响了屯里人与外界的沟通。


由我们自己动手开辟一条道路!"党员赵德英、赵德良召集村民会议讨论对策,最后提出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洞窟扩阔、出路开放"的战略。在那个困难时期,党员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人员,一个接一个地填土,13个党员带领80人努力工作3年,最后把200多米的洞穴挖进可以通车的隧道里。


屯里河上有一座石拱桥,长15米,宽3米,当地人称之为"年渡屯招州桥"。1993年,村民黄其武在小学教科书中根据赵州桥的形状设计图纸。1994年,15名党员带领170人共同努力,使这些图画成为现实。


拱桥建成的那一刻,我的心被震撼了。我觉得党组织的力量是无限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巨大的。"从那一刻起,黄其武就有了入党的念头。1995年,他终于如愿以偿,25岁的黄其武始终以自己的行动完成了共产党员的最初使命。


男女争斗的"愚蠢精神"代代相传。


2018年,年端屯党支部利用农村危房改造、道路加固、厨师、厕所改善等政策红利,对全屯的作风和面貌进行了改造。21名党员260人参加了工作,奋战了三个月,整理了家园,建立了乡村历史博物馆。



蜿蜒曲折的山路,是边疆人民旅行和士兵巡逻边境的必由之路。"但山路陡峭,经常有落石,有安全隐患。2016年以来,黄其武把锤子和铁皮焊在背上,利用农村休闲上山保护道路,屯里广大党员也纷纷参加。


保护道路的目的是保护我的家。我们拥有我们的家园,也就是说,我们把守着国家的大门。黄其武说,今天,这条宽敞而平坦的边防巡警已成为嫩端屯生产和生活的主干道,对稳定边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老伙伴"让年轻党员在经验中成长


一片片火传下来。60年来,宁端屯党员带领群众改变了土地,改变了这里人民的命运。经过几年的磨练,战士身上的红色基因在党员中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成为这个小山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赵德良,92岁党员,是宁都屯最老的党员。在这位老人斑驳的日记中,记载了一段不寻常的年渡屯历史,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党员和嫩杜屯之间的血肉关系。


早在一九四六年,共产党的思想教育就被边境线封锁了,许多年都屯的先进青年加入了农民游击队。一九四八年秋,国民党反动党在嫩墩屯进行围剿,赵有明、黄兴等村民不幸被杀。赵友明是赵德英的父亲,赵德英是宁都屯的第一位党员,黄兴是黄启武的祖父,黄启武是党的一员。


蒙金花曾经经营当地的一家商店,党支部发起了水田三维海螺种植工程,一开始,孟金华蒙金花果你丢了我,你就能为每个人谋利!"就拿出自己的八分稻田来养田螺。


当蒙金花介绍给党时,黄其武经常跟她说话,每次有技师指点,他就跟着门金华去学习。孟金花逐渐掌握了田螺养殖技术,也成了屯里的一名新技师,负责指导一百一十户饲养蜗牛。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位于宁端屯边境线上,防控压力倍增。屯支部实行"边长制+网格"自治管理模式,将整个屯河划分为10个网格,支部书记担任边缘领导,党员充当网格中心家庭,通过电网联合控制,边境家庭相互监督,编织秘密防控网络。


2月4日以来,年都屯在距边境线2公里处设立了一个境外进口监测点,从"内部防扩散"到"对外国防进口",在22名党员的领导下,天边卫兵村巡逻的总人数已达1300多人,守卫了疫情的防线,至今仍保持"零诊断"的记录。



虽然党的老党员方德贞已经72岁了,但他仍然主动地呆在监测点上,挨家挨户地宣传防疫知识。年轻党员方汉东望着自己的眼睛,记起:"这位老党员仍然那么无私和拼搏,经常教导年轻党员,我深受鼓舞,他是我的榜样。


正是这个"新老伙伴"使年轻党员的经验迅速成长,从六十年代的第一党员到一九九三年建党之初的八名党员,再到今天的二十二名党员,党的发展壮大过程就是共产党人最初的使命的见证。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技互联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合作伙伴
PAT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