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双循环畅通 经济才能运转得好!

2020-07-28 09:26   来源: 互联网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论坛上强调,要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充分发挥国内超大市场的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和国际周期为主体,国内外双周期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不仅是在疫情影响下做好经济工作,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在百年未遇的重大变化下,促进中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创造新机遇、开拓新局面"、赢得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无论是应对新冠肺炎在世界上肆虐蔓延的疫情所造成的外部需求萎缩,还是应对百年来世界上没有发生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严峻外部挑战,只有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充分利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国内超大型市场的优势,并实践"发展内部技能",才是正确的选择。"然而,关键在于功夫在"内在技能的发展"中的水平。能否真正形成一种以国内周期为主体,国内与国际双周期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模式,以国内大周期带动国际大周期,国际大周期促进国内大周期的顺利互动,是决定这一功夫水平的关键。


正如通畅的气血决定了人们的健康和预期寿命,经济周期通常决定着经济的健康和发展能力。因此,我们强调,"以国内周期为主体"是有意识地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所积累的巨大优势,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4亿人,开放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供求障碍",以确保社会再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顺利流通,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鉴于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恩格尔系数不到30%,特别是人口超过4亿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的内涵不断丰富。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期待着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舒适的生活条件、更美好的环境等。与超强劲的内需和超大的国内市场相比,中国经济的结构性"供需障碍"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顺利流通,从而损害了中国的经济效益,耗尽了经济发展的动力。


为了消除这些结构性的"供需障碍",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维持必要的需求紧张,以确保"六稳定"和"六保证"等基本目标的实现。但是,最重要的是要从供给方面和体制改革中寻找途径和政策,通过消除无效的供求关系,创造有效的供给,以适应新的需求,开辟供求渠道,努力实现供需的动态平衡。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充满生机和血液",才能激发活力,才能稳步前进。


归根到底,深化供方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满足需求,主要攻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最终的目标是适应市场的需要,即深入研究市场的变化,了解市场的实际需要和潜在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从而解决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足的问题。


主要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即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种新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巩固"三进一补"的成果,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注重提高整个供应体系的质量,提高供应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即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和机制,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完善要素市场,改善经营环境,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同时有效保护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各种产权,大力发扬创业精神,鼓励创新,进而继续增强微观主体的内在驱动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


我们强调,"以国内大周期为主体"不是搞一个自封闭的"万能"经济体系,而是更深入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需链,推动国内大周期的建设来带动国际周期,而国际大循环促进国内大周期的新发展模式。


一方面,国内周期通畅带来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必然带动进口增加,有利于世界其他国家释放过剩产能,从而带动其实现经济周期通畅,促进整个世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引领沿线国家实现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了沿线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对接国际市场,既要继续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保障国际货运畅通,又要与主要贸易国保持沟通交流,协商解决供应链顺畅运行面临的问题,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技互联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合作伙伴
PAT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