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持让搬回家的养老床位更加舒适

2020-08-13 17:13   来源: 互联网

 

最近,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适应家庭老龄化项目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计划在2020年年底之前实行政府补贴。对被纳入特困情况和贫困人口分散扶持范围的老年人、残疾老人(统称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改造,为扶贫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提供无底洞的保障。


指导意见"特别提到,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进行有特殊困难的老年家庭的老龄化改造,各地要创新工作机制,加强产业支持,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培育适合家庭老龄化的市场,切实满足城乡老年家庭对家庭养老的需要。


实施家庭养老项目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构建家庭社区机构相互协调、医疗、卫生、保健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他说,"指导意见"的发布和实施,将开辟家庭养老设施、养老用品等新的消费市场,开创智能医疗养老服务的新局面。


关键是适应家庭老龄化,创新服务。


目前,家庭环境老龄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家庭养老环境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但现实情况是,家庭的老龄化转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家庭养老病床,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家庭适龄养老改造,提供家庭护理服务,实现机构养老与家庭社区养老的融合与发展,是老年转变新政策的突破和创新。


要落实"引导",实现"安居乐业"的目标,就必须将家庭护理服务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将家庭护理服务与家庭老龄化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刘建兵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这就需要在服务组织、技术、政策等方面进行创新,许多地方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北京西城区的家庭护理床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作为中央政府支持的第二批家庭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2019年5月,北京市西城区和北京科技学院率先在北京开展试点工作,2020年在北京市西城区推广,目前已完成1000张床位的签约工作。


刘建兵说:"将护理管理引入家庭养老服务体系,是北京市西城区家庭护理床的一项创新。"刘建兵说,通过对老年人能力、健康状况和家庭环境的评估和监测,护理管理人员为老年人的服务规划、健身、适应和老龄化转型提供建议,监督服务,从而实现生活护理、专业护理、医疗护理服务、卫生管理和安全援助等专业服务的融合,使老年人能够享受个性化、一站式的优质居家服务。



  

老龄化改革与家庭养老服务相结合,将发挥‘1/1/GT/2’的作用,不断发现和消除老年人居家生活的障碍和风险。"刘建兵认为,"指导意见"将进一步刺激养老服务的创新探索。


信息情报,政策倡导新技术的应用


指导意见"指出,适应家庭老龄化的转型将与信息化和智能家居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产业评价是对新科技周期下养老服务创新的深刻把握。


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家庭老龄化改造和家庭养老提供了新的手段,创造了新的需求。刘建兵认为,信息和智能家居社区养老服务的本质是创新,而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技术与地方服务体系和政策的有机结合,形成封闭、可持续的服务运作模式。


应当注意的是,家庭养老服务的链条长、范围广,单一的技术应用很难真正提供服务并为市场所接受。北京西城区的家庭护理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仅实现了当地生活和专业护理、卫生管理、安全援助、护理管理等服务管理的过程,而且与智能设备提供的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相结合,有机地整合了智能医疗技术服务系统,真正创造了技术创新的土地。


那么,在科技创新的新局面和新应用中,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宜居环境,从而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呢?


刘建兵解释说,养老是智慧和民生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场景。其中最基本的场景之一是在不改变老年人的生活行为和认知、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安全风险和需求、自动调整环境或通知家庭照顾者和服务人员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情况下,将各种传感设备与建筑、社区和住房设施集成在一起。避免安全风险。其中,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生命科学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编辑:iiihyt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技互联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合作伙伴
PAT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