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靠全国产粮大省调粮来解决未来五年缺粮风险吗

2020-08-20 09:10   来源: 互联网

减少食物浪费等于减少需求,进而减少对供应的压力。储蓄作为消费结构的调整,也会对生产结构产生影响,有利于提高土地和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扩大粮食来源。


8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的一份题为"2020年中国农村发展报告"的报告披露了这一估计。之所以受到高度关注,是因为它与最近一系列有关粮食安全的报告和讨论略有不同。它没有指出,在列举了中国粮食收获和库存的相关数据后,短期内没有必要担心,而是根据对多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紧张平衡"的总体判断,发出了预警。


中国仍然不是一个粮食供应水平较高的国家,在"三农"领域已经多次提到相关问题,受发展阶段、生产技术条件等原因的制约,农村发展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如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农民可持续收入增加困难、农村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农村差距加大等,这些问题都与粮食稳定可持续供应有关。


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事实上,中国的粮食安全主要是一个长期问题.换句话说,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从长远来看,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需要高度重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主任叶兴庆向记者解释"财经


从供给方面看,情况不同。根据"财经"以前的报告,中国的粮食形势有三个特点:脆弱的平衡、强迫的平衡和紧张的平衡。所谓的脆弱平衡是资源的匮乏;强迫的平衡是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大量投入;紧张的平衡是总供给有能力确保全体人口的粮食和粮食安全。


先看土地,据农业部长韩长福介绍,近年来,全国耕地总面积稳定在20.3亿亩左右,耕地逐年增加。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年占用耕地约480万亩,虽有补偿平衡,但2010年至2017年耕地净减少780万亩以上。从质量的角度看,耕地退化严重,污染严重。一些地方占有好的土地和坏的土地,占用了水的土地,补充了旱地,2016年全国只有29.5%的耕地面积是优良和高的。


未来五年生产条件"的增减将是上述"2020年中国农村发展报告"关注的重点之一。报告由经济报告、社会报告和生态环境部分等一份主要报告、四篇文章和十九份专题报告组成,总结了"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中国农村的发展情况,展望了"十四五"期间(2021年-2025年)的农村发展前景。


报告预计,除上述粮食缺口外,中国农村发展将在"十四五"期间呈现出新的特点。到2025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5%,保守估计将达到8000万新农村移民;农业就业比例将降至20%左右;60岁以上农村人口比例将达到25.3%,约1.24亿;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和天津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价值,并在2025年左右引领农村发展。


总的说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非常明显。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到7503万吨,成为唯一粮食产量超过7000万吨的省份。这与其土地和其他生产条件有关,因为它们大多是平原,易于耕种,这也提高了东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程度。此外,河南、山东等地近年来也保持了较高的粮食产量。


原因是沿海发达地区粮食产量近十年来下降,要么是耕地不再生产粮食,投资于二、三产业,要么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蔬菜、花卉、水果种植附加值高,还有一些经济作物。近十年来,粤浙两省主要依靠强大的购买力和暂时良好的国内粮食市场环境来维持农产品市场的繁荣和粮食安全。


为此,十多年前,国内一些学者提出了建议:广东、浙江等地作为主要的营销区域,也应严格防范耕地保护,提高土地肥力,明确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自给率,加强当地农业基础。否则,中国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的地区往往是粮食短缺的地区,很容易成为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的导火区。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科技互联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合作伙伴
PATNERS